天气预报:
走进南科院
科学研究
科研平台
试验基地
 
首页>学术交流
《岩土工程学报》2014年第7期中文摘要
日期:2014年07月22日 10:59:03点击数:字号:【

黄土–粉土混合土对Pb()的静平衡和动态吸附特性

陈云敏1,王誉泽1,谢海建12,蒋元生2

(1. 浙江大学软弱土与环境土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浙江 杭州 3100582. 浙江大学水文与水资源工程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58)

摘  要:竖向防污屏障是防止地下水土污染的主要屏障。天然土是屏障最主要的材料来源。以天然粉土为母土,黄土为添加剂,以重金属Pb()作为污染物的代表,通过粉土黄土混合土对Pb()的静平衡吸附和动态吸附试验研究黄土作为添加剂对天然粉土的改良效果。试验考虑了黄土添加量、溶液pH值、反应时间以及重金属初始浓度等对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添加黄土可以有效改善天然粉土的吸附效果,混合土对Pb()的吸附容量随黄土添加量的增加线性增长,添加20%黄土的混合土的吸附容量达天然粉土的2倍;添加黄土可减少混合土对重金属的吸附时间,在相同时间内减少迁移量。通过扫描电镜和XRD等手段揭示了黄土对Pb()的吸附主要是方解石与Pb()发生界面沉淀作用生成白铅矿;粉土对Pb()的吸附主要是长石等矿物棱角处经风化水解形成的OH基团对Pb()的阳离子交换作用。黄土由于高方解石含量在对Pb()的吸附方面表现突出,可以作为一种添加剂加入天然土层中,以增强屏障对重金属的吸附阻滞效果,减少环境污染。

关键词:竖向屏障;铅离子;吸附;黄土;天然粉土;混合土

常含水率三轴条件下非饱和原状黄土的吸力和力学特性

陈存礼1,张登飞1,董玉柱2,陈  惠1 ,于佃博1,薛军秀1

(1. 西安理工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陕西 西安 7100482. 中国石油集团工程设计有限责任公司华北分公司,河北 任丘 062550

摘  要:为了模拟实际工程在不排水条件下土体的快速破坏,对不同初始吸力非饱和原状黄土进行了常含水率等向压缩和三轴剪切试验,研究了常含水率下非饱和原状黄土的变形特性、临界状态、屈服及吸力变化特性。研究结果表明: 在等向压缩和三轴剪切应力条件下,非饱和黄土的变形和吸力变化特性不同;不同初始吸力下,偏应力与净平均应力临界状态线为平行直线,偏应力与有效平均应力临界状态线可以归一为一条直线,且可近似用饱和土临界状态线表示,半对数坐标系上孔隙比与净平均应力及有效平均应力临界状态线皆近似为平行直线,直线斜率比饱和土的大,比屈服后等向压缩曲线的小;对于不同初始吸力,相同有效平均应力下非饱和原状黄土与饱和黄土的临界状态孔隙比之比与气体饱和度关系可以归一;屈服净平均应力及屈服偏应力皆随着初始吸力的增大而增大;qp平面上初始及后继屈服曲线为对称于K0线的椭圆,吸力及应力硬化对屈服曲线的影响是等向的。

关键词:非饱和原状黄土;常含水率三轴试验;吸力;变形;临界状态;屈服

隧道坡度对盾构掘进引起地面隆陷的影响

林存刚1,刘干斌1,梁荣柱2,夏唐代2

(1. 宁波大学建筑工程与环境学院,浙江 宁波 3152112. 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浙江 杭州 310058)

摘  要:基于Mindlin解,经数值积分计算了盾构以一定坡度掘进时切口附加推力与盾壳摩擦力的竖向分量引起的地面竖向位移,并通过现场实测验证了其合理性。计算表明,随盾构俯仰角的增大,在切口附加推力与盾壳摩擦力竖向分量的作用下,沿隧道纵向地面竖向位移呈现总体上移趋势,且切口前方最大隆起出现的位置更加靠近切口;盾构俯仰角一定时,随隧道埋深的加大,切口附加推力与盾壳摩擦力竖向分量作用下的地面最大隆起呈指数型下降。

关键词:隧道坡度;盾构掘进;现场实测;地面隆陷;Mindlin

格子Boltzmann方法研究岩石粗糙裂隙渗流特性

 

盛金昌1,王  璠1,张  霞2,李凤滨1,黄青富1

(1. 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江苏 南京 2100982. 云南省水利水电勘测设计研究院,云南 昆明 650021)

摘  要:为研究岩石粗糙裂隙水力特性,建立了基于格子Boltzmann的压力模型。通过对3组不同试件(平板光滑裂隙、矩形非吻合裂隙、随机隙宽裂隙)的模拟,拟合出流量与平均隙宽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在所计算的10种工况中,3组裂隙中的水流都接近于层流。只有平行光滑裂隙中的水流的流量与平均隙宽近似成立方关系,矩形非吻合裂隙和随机隙宽裂隙中的流量与平均隙宽呈现超立方关系。改变平均隙宽和进出口压力都会导致流量与平均隙宽的关系变化。同时,进出口压力的改变也会造成两者之间产生次立方关系。

关键词格子Boltzmann方法;压力模型;粗糙裂隙;平均隙宽

循环偏应力和循环围压耦合应力路径下饱和软黏土动模量衰减规律研究

李校兵1,2,谷  川2*,蔡袁强1,2

(1. 浙江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滨海和城市岩土工程研究中心,浙江 杭州 3100582. 温州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浙江 温州 325035)

摘  要:动模量一直是土动力学研究中最为重要的参数之一,土动力学中使用最为广泛的等效线性本构模型即对动模量随动应变衰减规律的定量描述。在之前关于饱和软黏土动模量的研究中,已经考虑到诸如固结比、塑性指数、土体组构、饱和度、先期应力历史、动荷载频率、时间效应等因素的影响。但是由于各种各样的原因,鲜有文献涉及应力路径尤其是循环偏应力和循环围压耦合应力路径对饱和软黏土动模量衰减规律的影响。考虑到循环围压在土体动应力场中存在的普遍性,通过一系列循环偏应力和循环围压耦合应力路径下的逐级加载试验,研究了循环围压对饱和软黏土动模量衰减规律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循环围压不但会改变了某一应变值下饱和软黏土动模量的大小,而且其改变趋势及大小与相位差有关;通过拟合分析证实Hardin-Drnevich模型并不适合循环偏应力和循环围压耦合应力路径下饱和软黏土动模量衰减规律的定量描述,而基于Stokoe公式却得到了较为理想的拟合结果。

关键词:饱和软黏土;动模量;循环围压;应力路径

基于集中静载荷探测的冲击地压危险性预评价

潘俊锋,王书文,刘少虹,冯美华

(1. 天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开采设计事业部,北京 1000132. 煤炭科学研究总院开采设计研究分院,北京 100013)

摘  要:为了解工作面冲击危险状态,提前采取防冲措施,降低后期防治强度,理论分析了集中静载荷与冲击地压发生的相关性,建立了基于集中静载荷探测的冲击危险性预评价模型,并开展了实践验证。结果表明:集中静载荷在冲击地压启动过程中起主导作用,并可在工作面开采前探测并卸载;区域性集中静载荷可通过地震波法探测得出,基于地震波参数建立的冲击危险性预评价模型能够对工作面危险性做出评价,并且能够指导预卸压工作实施和检验解危效果。

关键词:采矿工程;冲击地压;冲击启动理论;集中静载荷;冲击危险性预评价;地震CT

基于虚拟力法的盾构隧道施工扰动地层附加应力分析

张治国1,2,3,黄茂松2,王卫东4

(1. 上海理工大学环境与建筑学院,上海 2000932. 同济大学岩土及地下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 200092

3. 中国矿业大学深部岩土力学与地下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江苏 徐州 2211164. 华东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上海 200002

摘  要:目前针对盾构隧道掘进引起周围地层附加应力的研究较少,且既有成果一般均假定施工场地为均质土体。基于层状地基基本解,结合虚拟力法,建立了考虑分层效应的盾构隧道施工扰动地层附加应力的分析方法,重点研究了盾构施工正面附加推力、盾构与土体间掘进摩擦力引起的地层附加应力。结合上海典型分层地基工程实例,分析了盾构施工引起的附加应力分布规律,且与均质土体工况下的计算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考察了地基分层效应对扰动地层应力场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盾构与土体间掘进摩擦力与正面附加推力引起的土体附加应力分布规律较为相似,靠近开挖面时附加应力衰减较快且影响范围一般较小,而远离开挖面时应力衰减明显变慢,在实际工程中要重视掘进摩擦力和正面附加推力造成的施工风险;此外,考虑分层效应与常规不考虑分层效应时的附加应力场有较大差别,在设计中应重视地基非均质性带来的影响。成果可为合理制定层状地基中盾构隧道施工对临近管道以及建筑物的保护措施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关键词:盾构隧道;分层效应;施工扰动;掘进摩擦力;附加应力;虚拟力法

页岩水力压裂裂缝形态的试验研究

衡  帅1,杨春和12,曾义金3,郭印同1,王  磊1,侯振坤2

(1.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 武汉 4300712. 煤矿灾害动力学与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重庆大学),

重庆 4000413. 中国石油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石油工程技术研究院,北京 100101)

摘  要:为深入认识页岩储层水力裂缝延伸规律及其空间形态,采用真三轴岩土工程模型试验机、压裂泵压伺服控制系统、Disp声发射定位系统和工业CT扫描技术,建立了一套室内页岩水力压裂大型物理模拟试验方法,并通过试验后页岩试样水力裂缝的延伸与空间展布规律,初步探讨了页岩水力压裂网状裂缝的形成机理。结果表明:裂缝延伸时泵压曲线典型的锯齿状波动与裂缝网络的形成密切相关,是页岩体积压裂的一个明显特征。页岩层理面的发育程度、泵压大小和地应力状态对裂缝形态有显著影响,水力裂缝在层理面内的分叉、转向进而沟通天然裂缝是形成裂缝网络的关键,而层理面过弱或过强都不利于网状裂缝的形成;对层理面胶结强度适中的地层,地应力对裂缝的延伸有较大影响;在低排量且维持较低泵压时,裂缝易于转向,且更易形成网状裂缝,而达到体积压裂。建立的页岩水力压裂物理模拟试验方法及试验结果可为页岩气压裂优化设计等提供技术支持

 

关键词:页岩;水力压裂;裂缝形态;CT扫描;网状裂缝;裂缝延伸

基于并行改进遗传算法的三维电阻率反演方法

刘  斌,王传武,杨为民*,李术才,聂利超,宋  杰

(山东大学岩土与结构工程研究中心,山东 济南 250061

摘  要:计算效率极低是阻碍遗传算法用于三维电阻率反演的瓶颈,使得很多对改善反演效果和搜索质量有利但又很耗时的改进方法无法应用到遗传算法中。针对上述问题,基于遗传算法天然的并行计算特性,提出了新的多重主从并行计算策略及其算法。提出了初始群体的严格均布产生方法,以提高初始群体接近最优解的概率;提出了基于交叉个体适应度差异的比例随机算术交叉算法,以保证优良个体的遗传竞争优势;建立了混合变异算法,将传统的随机变异算法与线性反演中确定性搜索优化算法相结合,即保持了变异的随机性又控制了优化方向。最后将并行改进遗传算法用于合成算例和实际应用案例中,发现并行改进遗传算法的计算效率显著提高,且在寻找最优解、压制假异常、提高反演效果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为实际工程中电阻率探测的三维成像提供了有效途径。

关键词:三维电阻率反演成像;并行改进遗传算法;多重主从并行算法;比例随机交叉算法;混合变异算法

爆炸载荷作用下岩石损伤破裂过程的数值分析

冯  春,李世海,周  东,张青波

(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北京 100190

摘  要:探讨了JWL爆源模型与朗道模型、应变强度分布模型与应变软化模型的异同点,并在CDEM源程序中引入了JWL爆源模型及应变强度分布模型。利用改进的CDEM程序研究了爆炸载荷作用下岩石损伤破裂的物理过程,重点分析了压碎区、破损区比半径及总破裂度随岩石应变强度的变化规律。研究发现:①最大应变强度是控制岩石破裂范围的关键量,最大应变强度从0.5%增加至5%,压碎区比半径从37降至4,破损区比半径从45降至12,岩石总破裂度从55%降至5%;②相同应变强度情况下,岩石更容易发生剪切破坏,剪切破坏产生的破坏区域的比半径较拉伸破坏产生的大25,总破裂度大3%左右;③拉伸破坏为主导(拉伸应变强度主控),破损区的裂缝将沿着径向平直发展;剪切破坏为主导(剪切应变强度主控),破损区的裂缝将弧状向外扩展。

关键词:数值分析;爆炸;岩石;损伤破裂;JWL;应变强度分布

无黏性土斜坡地基承载力模型试验研究

马庆宏1,2,朱大勇1,2*,雷先顺1,吴迎雷1

(1. 合肥工业大学土木与水利工程学院,安徽 合肥 2300092. 土木工程结构与材料安徽省实验室,安徽 合肥 230009)

摘  采用缩尺模型试验对砂土斜坡地基的土压力分布、变形机制、破坏模式进行探索,并研究了斜坡坡角、基础尺寸、相对密度、基础形状对斜坡地基破坏形态及极限承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斜坡地基的破坏模式与Choudhury提出的破坏模式相近,破坏区域由不对称楔体、辐射向剪切区、被动楔体组成。斜坡地基的破坏区域长度随斜坡坡角、基础尺寸的增大而增大,但不随相对密度的变化而变化;而斜坡地基的极限承载力随斜坡坡角的增大而减小,随基础宽度、相对密度的增大而增大。对相同尺寸的基础而言,方形基础下的地基极限承载力和破坏区域长度均大于圆形基础。试验研究成果对斜坡地基变形特征、破坏形态和斜坡地基承载力影响因素的探究具有一定理论参考价值。

关键词斜坡;地基承载力;模型试验;浅基础

基于数值流形法的土质边坡动力稳定性分析

仝宗良,曾  伟,李俊杰

(大连理工大学,辽宁 大连 116024)

摘  要:由于对NMM动力作用下边坡的稳定分析研究较少,利用数值流形法(NMM)对这一问题进行了分析研究,引入黏性阻尼来耗散系统的能量,通过算例验证了NMM求解边坡永久位移的有效性;利用地震动力时程分析得到的边坡应力场计算出了边坡的动力安全系数时程曲线,并搜索得到地震时程下最小安全系数及其对应的边坡最危险滑裂面,将该最危险滑裂面模型作为NMM的计算模型进行永久位移的计算且与Newmark法得到的结果进行对比,两者结果相近。结果表明:NMM可有效进行边坡动力稳定分析、模拟计算边坡的永久位移。

关键词:数值流形法;边坡动力分析;黏性阻尼;永久位移

不同地层波速模型对沉积谷地地震响应规律的影响:FEM–IBIEM模拟研究

刘中宪123,王  冬12

(1. 天津城建大学,天津 3003842. 天津市软土特性与工程环境重点实验室,天津 3003843. 天津市地震工程研究所,天津 300384

摘  准确的地层波速模型是场地反应分析的关键,而实际地层波速测定存在很大的不确定性。计算中通常采用简化的均质和分层模型,或者根据钻孔数据将波速沿深度进行线性、二次或指数拟合。这些不同波速模型对沉积谷地地震响应的影响规律究竟如何目前尚未得以厘清。为此尝试采用有限元—间接边界积分方程耦合方法,通过频时域定量计算,从波动学角度揭示不同波速模型沉积谷地地震响应的差别及其本质所在。数值计算结果表明:低频波入射时(    ),常用的几种波速模型对地表位移反应影响不大。但随着频率增大,不同波速模型对计算结果的影响不能忽略。着重考察了线性模型和均质模型之间的反应差别:发现线性模型情况下高频共振和盆地边缘效应更为显著,由此导致地震能量主要积聚在近地表土层,并使得沉积内部地表位移幅值显著放大,地震动持时明显增长。另外,沉积谷地形状和入射角度对地震波聚焦特征也具有重要影响,不同波型入射下聚焦区域有很大差别。实际沉积谷地地震动场精确模拟需获取较为精细的地层波速结构和边界几何特征。

关键词:沉积谷地;地震响应;FEM-IBIEM耦合法;地层波速模型

湿干循环下压实膨胀土裂隙扩展规律研究

黎  伟,刘观仕,汪为巍,姚  婷,盛建豪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 武汉 430071

摘  要:裂隙特征作为膨胀土裂隙性研究的基础,其定量化描述有助于膨胀土工程性质的深入探究。以膨胀土平面裂隙为研究对象,使用数码摄影获取多次湿干循环下的裂隙扩展图像,采用优化和改进的裂隙图像处理及裂隙特征提取方法,分析所获得的膨胀土裂隙各特征参数。结果表明:室内压实膨胀土表面裂隙率随着湿干循环次数增加而增大,且第二次湿干循环对裂隙率影响最为显著;裂隙发育峰值条数在第一次湿干循环后最多,总长度最大,而三次湿干循环后的裂隙条数和总长度较为相近;裂隙宽度随湿干循环次数增加而增大,且第二次湿干循环影响最为显著;同时,第一次湿干循环中主裂隙发育最明显,在第二次和第三次中宽度发育趋于均匀;通过裂隙方向玫瑰花图发现,裂隙主要沿着初始方向扩展,直至下一次湿干循环;裂隙发育方向在第一次湿干循环中是随机的,而在第二次与第三次中有较高相似性,表明湿干循环对裂隙发育方向的影响也主要发生在第二次。

关键词:湿干循环;压实膨胀土;裂隙特征;扩展规律

土工直接拉伸试验装置的研制及应用

张绪涛12,张强勇1,高  强1,向  文1,王  超1袁圣渤1

(1. 山东大学岩土与结构工程研究中心,山东 济南 2500612. 聊城大学建筑工程学院,山东 聊城 252059

摘  要:针对现有土工直接拉伸试验装置的不足,研制了一套卧式直接拉伸试验装置;装置由拉伸加载系统、数字液压伺服控制系统、数据采集分析系统3部分组成。试验装置可开展多种易成型材料的直接拉伸试验,能精确测试材料的抗拉强度并能给出拉应力–应变曲线;巧妙设计了加载夹具解决了试验材料与拉伸装置的连接难题;能精确连续控制试验拉力,并能获得材料抗拉强度峰后段的拉应力–应变曲线。使用新研制的试验装置开展了黏土、铁晶砂相似材料和水泥砂浆的直接拉伸试验,试验结果表明:在黏土直接拉伸试验所涉及的含水率范围内,当干密度保持不变时,黏土的抗拉强度随含水率的增加逐渐降低,而峰值拉应变则随含水率的增加逐渐增加;黏土达到峰值强度后,并不会突然断裂而是存在一个软化段,此时土体仍然具有一定的承载能力;铁晶砂相似材料的抗拉强度随着松香酒精溶液浓度的增加而提高;随灰砂比的提高,水泥砂浆的抗拉强度和拉伸弹性模量均相应提高。

关键词:单轴直接拉伸试验;试验装置;抗拉强度;拉应力–应变曲线

联结式排桩隔振系统及其数值模拟

陆建飞,张  旭,李传勋

(江苏大学土木工程与力学学院,江苏 镇江 212013

摘  要:在低频入射波作用下,传统的自由式排桩结构的隔振效果并不理想。基于此,提出了一种新型的排桩隔振结构,即联结式排桩,并建立数值模型对其隔振效果进行数值模拟。为了建立联结式排桩的隔振计算模型,利用序列Fourier变换及边界元方法,建立了波数域内桩–土耦合的边界元模型。基于上述边界元模型,利用桩顶和梁端的联结条件,波数域内的周期性条件及上部联结梁的传递矩阵,建立了波数域内联结式排桩的计算模型。对排桩波数域内的解进行序列Fourier逆变换,即得空间域内排桩的解。基于所建立的模型,本文研究了在圆形载荷作用下,单排及双排联结式排桩的隔振效果。数值结果表明,联结式排桩的隔振效果要明显优于自由式排桩,因此,联结式排桩是一种更为有效的隔振设施。

关键字:联结式排桩;隔振;波数域边界元方法(WDBEM);序列Fourier变换

一种纤维加筋土的两相本构模型

王  磊1, 2,朱  斌1, 2,李俊超1, 2,陈云敏1, 2

(1. 软弱土与环境土工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浙江 杭州 3100582. 浙江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浙江 杭州 310058)

摘  要:纤维加筋土具有较好的应用前景,其应力应变本构关系是工程分析与设计的基础。将纤维加筋土考虑为基本相和纤维相的组合体,分别采用修正剑桥模型和线弹性模型,考虑了大应变时纤维加筋土的屈服,引入了加筋土的合理强度模型作为破坏准则,从而建立了纤维加筋土的一种两相本构模型。同时,开展了纤维体积含量为1%的加筋砂的三轴固结排水剪切试验,对该两相本构模型进行了验证。

关键词:纤维加筋土;两相;本构模型;三轴试验

考虑岩体时效深埋隧洞施工过程的理论解析

——开挖、锚喷与衬砌支护的全过程模拟与解答

王华宁1,曾广尚1,蒋明镜2

(1. 同济大学航空航天与力学学院,上海 2000922. 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地下建筑与工程系,上海 200092)

摘  要:对具有时效特性的流变岩体,施工过程对围岩力学响应有显著影响。针对黏弹性时效岩体中深埋圆形隧洞的断面及纵向开挖、锚喷和衬砌施工,用圆柱型正交各向异性弹性体模拟锚固后岩体,建立材料特性变化后锚固区力学响应的计算方法,进而导出Burgers岩体全施工过程的封闭解析解。根据解答分析了锚固区各向异性程度、锚固及衬砌支护时刻、锚固厚度对锚固区应力、位移的影响。分析表明:锚固区环向刚度的改变可显著影响岩体力学响应,而改变径向刚度则变化极小;衬砌受力与其施加时刻相关,而受锚固时刻影响不大;增加锚固区厚度可减小位移,优化锚固区受力,但对衬砌的受力影响很小。本解答可进行相似条件下隧洞初步设计。

关键词:时效;锚喷支护;解析解

浅覆盾构隧道开挖面挤出刚性锥体破坏模式极限分析

 

张  箭1,杨  峰1*,刘  志2,阳军生1

 (1. 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湖南 长沙 4100752. 山西省交通科学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06)

摘  要:浅覆隧道盾构施工过程中可能引起开挖面挤出破坏。为研究开挖面破坏规律,借助已有刚性锥体破坏模式,推导隧道开挖面三维临界挤出压力表达式,建立极限分析上限法非线性规划模型并编程求解利用该程序,研究了隧道埋深、地层参数等因素与开挖面临界挤出压力曲线关系及破坏模式的演化特征。结果表明,隧道埋深和土体内摩擦角对开挖面临界挤出压力及挤出破坏模式影响较大。发生挤出破坏时,开挖面附近和上方地表范围为主要破坏区域。最后,利用上限法和有限差分法对长沙地铁2号线长沙大道—体育公园站区间隧道某浅埋段进行开挖面稳定性分析,上限法与有限差分法所得结果相互印证,但上限法计算更为简便。

关键词:浅覆隧道;极限分析;上限法;开挖面;三维破坏模式;挤出破坏

新近吹填淤泥地基真空固结失效原因分析及对策

鲍树峰123,娄  炎234,董志良23,莫海鸿1,陈平山23,周睿博23

(1. 华南理工大学土木与交通学院,广东 广州 5106412.中交四航工程研究院有限公司,广东 广州 510230

3. 中交集团交通基础工程环保与安全重点实验室,广东 广州 5102304.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江苏 南京 210029)

摘  要:新近吹填淤泥地基经无砂垫层真空预压技术加固后,土体强度增长有限,地基有效加固深度小,地基承载力仍然较低。为了深入分析新近吹填淤泥地基真空固结失效原因,首先对不同地区新近吹填淤泥的工程特性进行了系统地研究,然后采用3种典型的竖向排水体进行了室内真空固结单井模型对比试验研究,研究结果表明:①新近吹填淤泥中黏粒含量(d0.005 mm)过高、竖向排水体反滤层的等效孔径过小、真空加载速度过快是竖向排水体出现较严重淤堵现象的主要原因;②排水系统内的真空度局部损失较大,竖向排水体弯曲程度大和水平排水垫层中真空度传递阻力大均致使较大的真空度沿程损失;③土体中强亲水矿物含量较高、排水体中出现严重的淤堵现象和过大的真空度损失等共同降低了排水系统的排水效率,削弱了土体中的真空压力作用,最终致使土体的加固效果不理想。最后,有针对性地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新近吹填淤泥地基;单井模型试验;室内真空固结;淤堵现象;排水系统;效率;解决对策

地下结构地震反应计算的改进的反应位移法

李  亮1,杨晓慧2,杜修力1

(1. 城市与工程安全减灾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工业大学),北京 1001242. 中国建材检验认证集团厦门宏业有限公司,福建 厦门 361012)

摘  要:反应位移法中地基弹簧刚度系数难以准确确定,且不同地基弹簧之间互不相关,难以准确地反映土体与结构之间的相互作用,造成土体与结构四周接触面的荷载分布存在误差。通过改进地基弹簧刚度系数的求解方法,提出了改进的反应位移法,即在有限元分析过程中摒弃传统的加载方式,采用在结构四周同时加载单位力的方式求解地基弹簧刚度系数。与现有的反应位移法的对比表明,改进的反应位移法计算结果合理,且具有更高的计算效率

关键词:地下结构;地震反应;反应位移法;地基弹簧;刚度系数

受拉加载方向变化对Kaiser效应点准确度的影响

傅  翔1,谢  强12*,江小城3,王龙飞1,刘华吉1,张晓旋1

(1.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重庆 4000452. 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大学),重庆 400045

3. 重庆源道建筑规划设计有限公司 重庆 400016)

摘  要:基于Kaiser效应由裂纹扩展释放弹性波产生的认识,依据断裂力学理论就加载方向变化对Kaiser效应的影响进行分析。研究了远场应力为拉应力时,二维,Ⅱ型混合裂纹扩展的临界应力相对值、FR比值与加载方向偏转角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加载方向对Kaiser效应点反应岩石记忆先期荷载值的准确度有较大影响,其变化大小与临界应力相对值正相关。若第一次加载方向与裂纹面垂直,偏转角度从0°~90°变化,裂纹扩展临界应力相对值和FR比值均不断增大。偏转角为0°~20°时,FR比值变化范围为11.1Kaiser效应点记忆较为准确,但第二方向所记忆的荷载并非该方向的正应力值。偏转角为90°时,临界应力相对值和FR比值均趋近于无穷大,裂纹在该裂纹面方向上不能发展,说明Kaiser效应消失。这与部分学者的试验结果一致,说明此类劈裂试验中Kaiser效应的产生,裂纹扩展是主要原因,也在某种程度上解释了该类试验加载方向偏转角度越大,Kaiser效应越来越不明显的问题。

关键词:Kaiser效应;裂纹扩展;方向独立性;临界应力;相对值

基于薄壁圆柱壳理论的盾构隧道抗震拟静力分析法

晏启祥唐茂皓,何  川,耿  萍*

(西南交通大学交通隧道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四川 成都 610031

摘  要:为简化盾构隧道抗震分析,在获得深埋盾构隧道周边自由场剪应变和剪应力的基础上,基于弹性薄壁圆柱壳理论,给出了求解深埋盾构隧道水平地震剪切波作用下的附加内力计算公式,并与同等条件等效刚度数值分析方法结果进行了对比。研究表明:滑移和不滑移条件下的拟静力计算结果与相应的数值分析结果具有良好的一致性,说明基于弹性薄壁圆柱壳理论获得的盾构隧道拟静力公式具有良好的合理性。研究还表明:水平地震剪切波作用下,可滑移条件下的附加弯矩和附加剪力分别大于不滑移条件下的附加弯矩和附加剪力,可滑移条件下的附加轴力小于不滑移条件下的附加轴力;附加弯矩和附加轴力呈现反对称分布特性,其最大值通常分布在45°和225°雷达对称轴或135°和315°雷达对称轴上,附加剪力最大值一般分布在0°和180°雷达对称轴上。研究结论盾构隧道工程抗震设计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关键词:深埋盾构隧道;薄壁圆柱壳理论;地震效应;拟静力法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打印文章】

相关文章  
·“疏浚土筑堤新技术”成果验收鉴定会在南京召开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2014年第3期目录与摘要
·​我院代表团访问国家东中西区域合作示范区连云港徐圩新区
·关于印发《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信访工作办法》的通知
·水利部水工新材料工程技术研究中心简介
最新文章  
总访问量: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