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2年3月11-12日,我院以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在南京组织召开了“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堰塞坝险情处置与开发利用保障技术与装备研发”课题绩效评价会。会议成立了以中国工程院李术才院士为组长的专家组,我院戴济群副院长出席会议并致辞,项目负责人张宗亮院士,以及院科研处、财资处、岩土所及各课题负责人、技术骨干等70余人参加会议。 本项目由我院牵头,共设6个课题,联合中国电建集团昆明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河海大学、中国水利水电科学研究院、清华大学、中国水电基础局有限公司、武汉大学、四川大学、中国电建集团成都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长江勘测规划设计研究有限责任公司等10家单位,历时3年共同攻关完成。 项目负责人张宗亮院士介绍了项目概况和总体执行情况,各课题负责人分别汇报了课题概况、完成情况、主要创新成果、应用效益及经费使用等情况。专家组认真审阅了课题绩效评价材料,经质询和讨论,认为各课题均完成了计划任务和考核指标,组织管理规范,人才培养成效明显,经费使用合理,达到了预期目标,支撑了项目总体目标完成,一致同意通过各课题绩效评价。 “堰塞坝险情处置与开发利用保障技术与装备研发”项目围绕堰塞坝险情处置和开发利用工程建设及长效安全运行等重大科技需求,揭示了高边坡动力失稳形成堰塞坝演化机理、堰塞坝长期工作性态演变和空间变异规律,提出了堰塞坝及高边坡形变异常空天地一体化探测技术、堰塞坝开发利用勘察设计技术、堰塞体防渗处置及帷幕灌浆施工专用技术、堰塞体-高边坡全生命周期一体化监测技术等,研发了超宽级配堆积材料探测检测与试验、复杂地质条件超百米级堰塞坝施工等专用设备与装备,构建了堰塞坝“应急抢险-后续处置-综合开发”一体化技术体系,开发了堰塞坝全专业Hydro-BIM协同设计与安全运行管控平台,相关技术成果已在红石岩堰塞坝整治等工程得到成功应用,为后续堰塞坝险情处置、开发利用评价、勘察设计、综合整治和安全评价提供技术支撑,具有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和推广应用前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