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
走进南科院
科学研究
科研平台
试验基地
 
首页>学术交流
《岩土工程学报》2020年第2期中文摘要
日期:2020年03月04日 10:45:56点击数:字号:【

板桩结构土压力理论的创新发展

蔡正银

(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岩土工程研究所,江苏 南京 210024)

摘  要:对于板桩码头,其主要的荷载为作用于码头前墙上的土压力,该荷载一方面是由于港池开挖引起前墙两侧土压力的不平衡产生,另一方面是由于码头表面荷载作用于地基土,从而增加了前墙陆侧的土压力。板桩码头深水化的关键要求必须解决港池挖深导致的前墙土压力急剧增大问题,“遮帘”和“卸荷”是减少前墙土压力的有效途径,由于设置了遮帘桩和卸承台,使得板桩结构的受力情况更加复杂,涉及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是土和结构的相互作用。针对遮帘式和分离卸荷式板桩码头新结构开发过程中的土压力问题,先后研究了土体密度与粒径对静止土压力系数的影响、遮帘式板桩结构的土压力“桶仓压力效应”和“遮帘效应”,以及分离卸荷式板桩结构的土压力“卸荷效应”,为板桩码头新结构的发展奠定了理论基础。

关键词:板桩;土压力;桶仓效应;遮帘效应;卸荷效应;离心模型试验

考虑自重应力和Hansbo渗流的饱和黏土一维弹黏塑性固结分析

刘忠玉1,夏洋洋1,2,石明生2,张家超1,朱新牧1

(1. 郑州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2.郑州大学水利科学与工程学院,河南 郑州 450001)

摘  要:考虑地基土沿深度方向变化的自重应力,引入考虑时间效应的统一硬化(UH)本构模型描述饱和黏土固结过程中的弹黏塑性变形,同时采用Hansbo渗流方程描述固结过程中的非Darcy渗流,对太沙基饱和黏土一维固结方程进行修正,并给出有限体积法数值求解格式。通过与固结试验结果对比,验证了UH模型的适用性。然后探讨了土体自重应力、黏滞性、Hansbo渗流参数、土层厚度及外荷载大小等因素对弹黏塑性固结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加载初期,土体的黏滞效应在地基不排水面附近引起了超静孔压升高的现象,且土体自重应力和Hansbo渗流对此均有增强作用,但是随外荷载的增大,这一现象有所减弱;同时,考虑土体自重应力将延缓加载初期饱和黏土地基中超静孔压的整体消散速率,但加快加载中后期饱和黏土地基的固结速率;并且,随着次固结指数、土层厚度及Hansbo渗流参数的增大,饱和黏土地基中超静孔压整体消散滞后,但增大外荷载却加快了饱和黏土地基的固结速率。

关键词:固结;弹黏塑性;自重应力;Hansbo渗流;有限体积法

压气储能地下储气库围岩累积损伤特性数值研究

蒋中明1, 2,秦双专1,4,唐  栋1, 3

 (1. 长沙理工大学水利工程学院,湖南 长沙 410114;2. 长沙理工大学水沙科学与水灾害防治湖南省重点实验室,湖南 长沙 410114;3. 长沙理工大学洞庭湖水环境治理与生态修复湖南省重点实验室, 湖南 长沙 410114;

4.中国有色金属长沙勘察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南 长沙 410011)

摘  要:压气储能电站地下岩穴储气库围岩在循环运行工况下累积损伤效应明显。为研究大规模地下储气库围岩的累积损伤特性,基于损伤理论和FLAC3D软件平台,二次开发了适用于大规模地下储气库循环加卸载条件下的累积损伤分析程序,并对程序正确性进行了验证。在此基础上,研究了储气库截面型式、洞室埋深和运行下限压力等因素对储气库围岩累积损伤特性的影响。研究表明:①储气库截面型式、洞室埋深和运行下限压力都对储气库围岩变形参数损伤影响较显著,且储气库竖直方向损伤深度都大于水平方向损伤深度;②损伤区内围岩变形参数的损伤程度和损伤变量随着洞室埋深或运行下限压力的增加而减小;③对于相同截面型式的储气库,埋深和运行下限压力不同时,储气库围岩损伤区内同一测点位置的损伤变量或变形参数差值随着循环次数的增加逐渐增大。大规模地下储气库围岩累积损伤特性对全面分析储气库的安全稳定性不可以忽略。

关键词:压气储能;地下洞室;循环荷载;累积损伤效应;损伤理论 

高放废物深地质处置库蒙脱土对铀酰的吸附阻滞行为:

分子模拟研究

杨  微1,2,3,陈仁朋1,2,3,康  馨1,2,3,Ali Zaoui4

(1. 湖南大学建筑安全与节能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南 长沙 410082;2. 湖南大学建筑安全与环境国际联合研究中心,湖南 长沙 410082;3. 湖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湖南 长沙 410082;4. University of Lille 1-Science and Technology, Lille 59000, France)

摘  要:核废料处置库在长期运行过程中,地下水渗流会引起膨润土缓冲层水化学环境改变。运用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揭示含蒙脱土的膨润土缓冲材料对放射性核素铀酰的吸附机理及吸附复合物微观结构。模拟得到的复合物结构展现了铀酰与蒙脱土面的3种主要吸附模式:外球吸附、单键内球吸附、双键内球吸附。定量分析了在复杂水化学环境下3种铀酰种态与蒙脱土表面形成的复合物微观结构组成。通过计算复合物与蒙脱土表面的吸附能,发现高价阳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的存在可以促进铀酰与缓冲材料表面形成稳定吸附。

关键词:分子动力学;放射性核素;铀酰;阻滞吸附;蒙脱土

悬浮长芯劲性搅拌桩复合地基固结解析解

杨  涛1,戴基彤1,王恒栋2

(1. 上海理工大学土木系,上海 200093;2.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 集团) 有限公司,上海 200092)

摘  要:推导出瞬时加荷情况下悬浮长芯劲性搅拌桩复合地基的固结方程和相应的定解条件,利用三层地基一维固结理论,建立了相应的固结解析解,包括桩间土和下卧层土中超静孔隙水压力解答和复合地基整体平均固结度解答。通过固结速率解析解与有限元数值解的比较,证明了解析解的合理性。利用解析解进行复合地基固结速率影响因素分析,研究了悬浮长芯劲性搅拌桩复合地基的固结性状。结果表明:悬浮长芯劲性搅拌桩复合地基的固结速率主要受桩的贯入比和下卧层刚度的影响。复合地基的固结速率随桩的贯入比和下卧层土压缩模量的增加而增大。搅拌桩壳长度、厚度和刚度以及芯桩截面含心率的变化对复合地基固结速率没有影响。增加芯桩的压缩模量只会使固结前期复合地基的固结速率略微减小,不会影响固结后期复合地基的固结速率。

关键词:长芯劲性搅拌桩;复合地基;固结;解析解;含芯率

适用于弹黏塑性本构模型的修正切面算法

李  舰1,2,蔡国庆1,2,尹振宇*3

(1. 北京交通大学城市地下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44;2. 北京交通大学土木建筑工程学院,北京 100044;

3. 香港理工大学土木与环境工程学系,香港)

摘  要:针对弹黏塑性本构模型将原始切面算法进行了修正。该弹黏塑性本构模型结合了修正剑桥模型和过应力理论。首先对弹黏塑性本构模型的应力–应变关系式进行了调整,基于过应力理论给出了动态加载面硬化参数的演化方程。其次,利用切面算法对整理后应力–应变关系式进行了数值实现。在弹性试算过程中,该算法假设黏塑性应变率为常数,以此确保时间增量引起的当前应力点与动态加载面间的偏离。在塑性修正过程中,对动态加载面函数进行泰勒级数展开,依此获得黏塑性应变率增量。再次,提出了一种自动分步方法,有效地稳定了大应变步情况下算法的计算精度和收敛性。最后,对变应变率的固结试验和三轴剪切不排水试验进行了模拟,分析了修正切面算法的计算能力。

关键词:黏塑性;本构模型;切面算法;半隐式算法;数值积分

环境湿度与温度对压实膨胀土裂隙发育影响试验研究

刘观仕1,陈永贵*2,曾宪云3,张贵保3

(1. 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岩土力学与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湖北 武汉 430071;2.同济大学土木工程学院地下建筑与工程系,上海 200092;3. 长沙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湖南 长沙 410114)

摘  要:裂隙是影响膨胀土工程性质的重要因素。以南阳某高速公路膨胀土为对象,采用大尺寸压实膨胀土试样进行不同环境湿度与温度下的裂隙发育试验,通过数码相机摄影并基于自编程序进行土样表面图像的定量化分析,获得裂隙率、均宽及总长等典型特征参数,进而探讨环境湿度与温度对膨胀土裂隙发育规律的影响。结果表明:大尺寸土样裂隙发育特征相较环刀样和薄层饱和泥浆样更接近路基与边坡等工程实际;环境湿度越高,初期裂隙发展越慢,发育持续时间越长,后期裂隙特征统计参数反而越大;环境温度越高,初期裂隙发展越快,但裂隙回缩稳定速度也越快,后期裂隙特征统计参数反而越小;低湿度或高温度使土样表面易于产生更多肉眼不可见的微裂隙,是裂隙特征统计参数与理论分析相比偏小的重要原因,而高湿度与低温度则有利于收缩应力向深层土体传递,促使裂隙偏向数量更少但更宽和更深方向发展。

关键词:压实膨胀土;湿度;温度;裂隙率;裂隙宽度;裂隙长度

利用微生物技术改良泥炭土工程性质试验研究

桂  跃1,2,吴承坤1,刘颖伸1,高玉峰2,何  稼2

(1. 昆明理工大学建筑工程学院,云南 昆明 650051;2.河海大学土力学与堤坝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 南京 210024)

摘  要:提出利用微生物技术制备原生菌高浓度菌液,用来加快土中有机质分解速率,实现在较短时间内显著降低有机质含量、改善土的工程性质的目的。为验证其可行性,从昆明市2个场地采取了泥炭土样,研发了2套模型装置,分别模拟厌氧、好氧环境下泥炭土有机质分解过程,并测试分析了分解后泥炭土的烧失量、界限含水率及一维固结蠕变特性。试验结果表明:厌氧环境下,菌液浸泡的泥炭土生物气产量比纯水浸泡的有大幅度提高,其产气动力学特征符合修正Gompertz模型。好氧环境下,分解30 d左右时,2个场地泥炭土烧失量分别减少了10.3%和15.6%,减少量比厌氧环境下的大。界限含水率试验表明,泥炭土液限随微生物分解反应时间的增长有所降低,而塑限变化幅度不大。一维固结蠕变试验表明,有机质分解后的泥炭土次固结系数下降,分解时间越长,次固结系数下降越显著。对新技术的特点进行了分析,并对其理论及应用研究进行了展望;该技术有望发展为一项生态友好型的泥炭土地基新型处理方法,改良泥炭土有望成为微生物岩土技术一个潜在应用领域。

关键词:微生物岩土技术;泥炭土;有机质分解;生物气;烧失量

软土地层管幕群顶进的相互作用及闭合姿态的实测分析

何君佐1,廖少明*1,陈立生2,程池浩1

(1. 同济大学地下建筑与工程系,上海 200092;2. 上海城建市政集团有限公司,上海 200000)

摘  要:管幕群在地下穿越工程中对保护穿越对象发挥着关键作用。为了施工形成严格封闭的管幕群,需要每根顶管进行高精度的顶进施工,而众多相邻顶管顶进的相互作用极为复杂,导致每根顶管的姿态变化及管幕群最终闭合误差呈现不确定性。依托于某大型“管幕–箱涵”工法顶进穿越中环线工程项目,采用实时监测手段对管幕群顶进过程中各钢管的姿态与变形进行了记录,在此基础上分析研究了各类钢管在顶进过程中的相互作用以及管幕群贯通闭合后的姿态与变形规律。结果表明:①顶管之间的相互作用体现为先施工顶管(先管)对后顶进钢管(后管)姿态的约束、导向作用,相对偏差大致控制在4 cm以内;②受到钢管纵向刚度的影响,70%钢管姿态纠偏明显滞后于机头姿态变化,前期偏差累积较大,在末端顶管刚度随长度增加而减少,在强行纠偏下,顶管偏差变化幅度较大;③管幕群的闭合姿态在始发端及加固区段均保持良好;在中段各钢管出现明显变化,甚至部分钢管间拉开较大;在接收端,大部分钢管偏移相对减小。

关键词:管幕;刚度效应;导向效应;滞后效应;约束效应

弱震情况下高土石坝坝料动力参数反演分析

王茂华1,2,迟世春*1,2,相  彪3,周雄雄1,2

(1. 大连理工大学海岸与近海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辽宁 大连 116024;2. 大连理工大学建设工程学部水利工程学院工程抗震研究所,辽宁 大连 116024;3. 云南农业大学水利学院,云南 昆明 650201)

摘  要:通过传递函数结合黏弹性人工边界模型实现了三维河谷地形下地震动的输入问题,不仅考虑了坝基相互作用和地基辐射阻尼的影响,而且较好地考虑了河谷地形的影响,保证了大坝动力计算的地震动输入的合理性。然后利用多输出支持向量机代替有限元计算,需要的样本数量相对较小,并且避免了传统单一支持向量机容易忽略监测数据间的相关性的问题,精度满足计算的要求,最后利用粒子群优化算法对反演参数进行优化选择。对糯扎渡心墙堆石坝动力参数的反演结果表明,测点加速度与实测值吻合较好。说明提出的方法是可行的,适用于弱震情况,可以为缺乏强震或震害资料的坝体动参数反演提供依据。最大动剪切模量系数C值与三轴试验方法和缩尺效应等有关,反演得到的堆石料最大剪切模量系数C值比室内动三轴试验值偏大,可以为室内试验值修正提供参考;并且由于受到上游蓄水的原因,反演得到上游堆石料最大动剪模量系数C值又比下游堆石料小40%左右,工程应用时室内试验值建议予以适当的修正。

关键词:弱震;动力参数;反演;黏弹性边界;传递函数;多输出支持向量机;粒子群算法

冻融循环对冻土–混凝土界面冻结强度影响的试验研究

何鹏飞1, 2, 4,马  巍2, 4,穆彦虎* 2,董建华3,黄永庭2, 4

(1. 兰州理工大学理学院,甘肃 兰州 730050;2. 中国科学院西北生态环境资源研究院冻土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甘肃 兰州 730000;3. 兰州理工大学土木工程学院,甘肃 兰州 730050;4. 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 100049)

摘  要:为研究冻融循环作用对冻土–混凝土界面冻结强度的影响,对不同冻融循环次数、法向应力、试验温度及土体初始含水率条件下的冻结界面进行了系列直剪试验,研究经历冻融循环后界面峰值剪切强度、残余剪切强度及强度参数的变化规律。试验结果表明:冻融循环对界面剪切应力与水平位移曲线形态影响很小,经历20次循环后曲线仍是应变软化型。冻融循环对峰值剪切应力的影响强于对残余剪切应力的影响,表明其对界面胶结冰含量产生影响。当土体初始含水率较低且温度较高时,冻融循环使界面峰值剪切强度增加,但变化量较小。然而在含水率较高(20.8%)及试验温度较低时(-5℃),峰值剪切强度随着冻融循环增加而降低。因此在土体含水率较高且冻结温度较低时,对于发生小变形的冻结界面需要重视冻融循环对峰值剪切应力的影响。不同初始含水率、试验温度下冻融循环对残余剪切强度的影响较小且变化规律不明显。在试验温度为-1℃,-3℃,-5℃时,峰值黏聚力随冻融循环增加分别表现为增加、波动和下降,推测是由于界面胶结冰含量不同而引起。峰值摩擦角和残余摩擦角随冻融循环次数增加略有变化。

关键词:冻土;冻融循环;冻结强度;接触面;直剪试验

非水平成层场地上核电结构时域土–结相互作用分析

陈少林1,张  娇1,郭琪超1,周国良2,刘启方3,王俊泉1

 (1.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土木工程系,江苏 南京 210016;2. 环境保护部核与辐射安全中心,北京 100101;

3. 苏州科技大学,江苏 苏州 215009)

摘  要:目前核电土–结相互作用分析的主流软件SASSI,采用频域等效线性化,不能很好地考虑土体强非线性,且仅适合于水平成层场地。时域土–结相互作用分析方法可以考虑土体强非线性以及非水平成层场地,但效率较低,难于用于实际工程。采用一种高效的时域土–结构动力相互作用分析的分区算法,地基无限域通过集中质量显式有限元和黏弹性人工边界进行模拟,上部结构通过隐式有限元方法进行分析,两者可采用不同的时间步距,并通过MPI通信协议,实现并行计算。以某一核电结构模型为例,分析了某非水平成层场地上核电结构在三向地震波输入下的反应,验证了该方法的高效性和用于大型实际工程的可行性。

关键词:土–结相互作用;集中质量显式有限元;黏弹性人工边界;并行算法;显–隐式积分格式

低承台2×2能量桩基础单桩运行热力耦合特性研究

方金城1,孔纲强*1, 2,孟永东2,许晓亮2,刘红程2

( 1. 河海大学岩土力学与堤坝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江苏 南京 210024;2. 三峡大学三峡库区地质灾害

教育部重点实验室,湖北 宜昌 443002)

摘  要:能量桩技术是一种集地源热泵和建筑桩基功能于一体的新型节能技术。为了研究能量桩在运行过程中的热力学特性及其对基础结构的影响规律,依托低承台2×2群桩基础,开展单根能量桩加热工况下的群桩基础热力响应特性现场试验,实测能量桩、对角桩及承台的温度和应变等变化规律,着重分析能量桩本身由于温度变化引起的力学特性、及其对桩周土体、邻桩和承台等结构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表明,本文试验条件下,加热工况下低承台2×2桩基础中单根能量桩桩身中部产生的最大约束压应力值约为3.94 MPa,约为考虑桩体被完全加热和完全约束情况下的应力上限值的48%;在温降和运行桩的共同影响下,承台中部将产生约为1.05 MPa的附加拉应力(约为混凝土抗拉强度值的43.8%);在温度和上部荷载的耦合作用下,能量桩桩顶位移达-0.6 mm,约为桩径的0.6‰。

关键词:低承台桩基础;能量桩;温度应力;热力耦合;现场试验

基于区间参数反演的重力坝非概率可靠性分析

魏博文,占良红,李火坤*,徐镇凯

(南昌大学建筑工程学院,江西 南昌 330031)

摘  要:传统概率可靠性分析方法应用重力坝结构性能和服役性态评估过程中,其受不确定参数严格随机性、计算结果对参数过敏感性及其功能函数高度非线性等多因素制约。提出了基于区间参数的重力坝单元和体系非概率可靠性(Nonprobabilistic Reliability,NR)分析方法。首先,充分依据重力坝原型监测资料、数学模型和物理模型计算成果获取重力坝区间参数的界限,综合运用区间数学和NR等理论和方法,构建了基于区间参数的重力坝单元与体系NR计算模型,发展了一种基于响应面方法的重力坝NR指标(NR-)计算方法。其次,从重力坝系统可能失效路径及失效模式入手,剖析单一和多重失效模式下重力坝体系的安全性。最后,通过某重力坝工程表明:方法能够有效地揭示重力坝局部和整体可靠状态,计算结果符合重力坝运行特点前提下与该大坝服役背景状况高度吻合。

关键词:重力坝;非概率可靠性;区间参数;失效模式;服役可靠度

基于地震变形易损性的高土石坝抗震安全分析

靳聪聪,迟世春*,聂章博

(大连理工大学建设工程学部工程抗震研究所,辽宁 大连 116024)

摘  要:基于性能的地震易损性分析可有效估计地震作用下结构损害,是抗震安全评估的重要方法之一。以坝顶沉降最大值和坝顶横向水平位移最大值为性能参数,通过考虑坝址区域地震情况确定输入地震动数量,并提出采用性能参数突变点确定性能水平。首先,根据糯扎渡高土石坝坝址区域地震情况合理确定输入地震动数量,并采用改进PZC弹塑性模型和动力固结有限元程序SWANDYNE II进行高土石坝动力分析。以坝顶沉降最大值和坝顶横向水平位移最大值作为性能参数,通过对60条地震动的动力分析,确定性能水平。然后采用弹塑性模型–非线性方法进行动力分析,结合MSA方法得到各性能参数地震易损性曲线。通过分析性能参数平均值和标准差的变异系数与地震动数量的关系,确定地震动数量超过30条时,性能参数的平均值和标准差的变异系数基本不发生波动。最后,以地震易损性和地震危险性曲线确定糯扎渡高土石坝的抗震安全性,成果可为高土石坝抗震性能研究提供依据。

关键词:性能参数;地震易损性;MSA法;SWANDYNE II程序

预应力返包式加筋土挡墙的动力响应分析

卢  谅1,2,3,张均均2,5,马书文2,4,王宗建6,陈志雄1,2,4

(1. 山地城镇建设与新技术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重庆大学),重庆 400045;2. 重庆大学土木工程学院, 重庆 400045;3. 特殊地区公路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长安大学),陕西 西安 710000;4. 库区环境地质灾害防治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重庆大学),重庆 400045;5. 信息产业电子第十一设计研究院科技工程股份有限公司,四川 成都 610066;

6. 重庆交通大学河海学院,重庆 400074)

摘  要:在地震作用下,返包式加筋土挡墙作为一种柔性结构常因侧向变形较大或局部产生破坏而影响其正常使用。为解决该问题,提出了预应力返包式加筋土挡墙结构。为完善预应力返包式加筋土挡墙的设计理论,运用拟动力法和附加应力法理论,以预应力返包式加筋土挡墙作为研究对象,结合现有的加筋土挡墙侧向动土压力和侧向位移计算理论,提出了一套用于计算预应力返包式加筋土挡墙侧向动土压力和侧向位移的理论公式。结合室内振动台模型试验验证了所提理论方法的可行性和合理性。该方法计算简洁,适用性广,能够较好地计算预应力返包式加筋土挡墙的侧向动土压力和侧向位移,对完善预应力返包式加筋土挡墙的设计理论具有一定的指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预应力返包式加筋土挡墙;拟动力法;侧向动土压力;侧向位移;模型试验 

热传导CPT探头的研发与应用

刘松玉,郭易木,张国柱,周  遊

(东南大学岩土工程研究所,江苏 南京210096)

摘  要:土体热导率是能源地下工程、高压电线埋设、冻土路基等工程设计中的重要参数,是评估土体换热性能及地下温度场计算的关键,但目前缺乏有效的原位测试手段。基于瞬时线热源温度消散理论,研发了可测试原位土体热导率的静力触探(CPT)探头。根据理论假设与现有CPT系统尺寸,确定了探头具体长度、直径、内部构造、温度采集点位,并提出相应测试步骤与热导率计算方法。利用COMSOL有限元分析软件对测试过程进行模拟验证,结果表明探头实际传热符合线热源假定,且计算方法适用于一般热导率土体。对于热导率较小(小于0.6 W/(mK))土体,需适当延长测试时间。现场应用表明,土体原位热导率略高于取样土室内测试结果,表明取样扰动可能降低土体导热性能,最后对取样测试及工程设计提出改进建议。

关键词:热传导探头;土体;热导率;计算;原位测试方法;现场测试

有限土体下考虑土拱效应的非极限主动土压力解

徐日庆1,2,徐叶斌1,2,程  康1,2,冯苏阳1,2,申  硕1,2

(1. 浙江大学滨海和城市岩土工程研究中心,浙江 杭州 310058;2. 浙江省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浙江 杭州 310058)

摘  要:以挡土墙后有限范围黏土为研究对象,考虑非极限状态下的土拱效应,并采用塑性上限理论求得的破裂面夹角和多滑裂面假设得到的侧向土压力系数变化规律,推导了有限土体的主动土压力解析式,该公式也可退化为半无限宽度的主动土压力公式。与模型试验相比,所提理论解与试验值取得了较好的一致性,证明了解析解的合理性。进一步参数分析表明:破裂面夹角随土体内摩擦角 呈线性增长;随有限土体宽高比 减小而小幅增加;与地下室挡墙外摩擦角和内摩擦角的比值 呈正相关,而与基坑挡土墙外摩擦角和内摩擦角的比值 呈负相关;在 大于或略小于 时,破裂面夹角随位移比 单调增加,而当 远小于 时,破裂面夹角随 增加先增大后减小。主动土压力随 减小而单调降低,其分布由子弹形逐渐转变为钟形;主动土压力值与 、 和 都呈负相关,且随 与 的增加非线性逐渐增强。

关键词:有限黏土;主动土压力;土拱效应;非极限状态

土体干缩开裂过程的边界效应试验与离散元模拟

林朱元1,唐朝生*1,曾  浩1,王怡舒2,程  青1,施  斌1

(1. 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3;2.河海大学水利水电学院,江苏 南京 210024)

摘  要:为了探究土体干缩开裂过程的边界效应问题,采用不同底面粗糙度的容器开展了多组干燥试验,发现干缩裂隙存在从顶面向下和从底面向上两种典型的发育形式。并且,裂隙发育程度与土样/容器界面接触条件密切相关,从而验证了裂隙发育过程的边界效应。通过理论分析,阐明了上边界的蒸发条件及下边界的接触条件对裂隙发育形式的控制作用。为了能更深入地理解土体干缩开裂边界效应的内在机制,在试验的基础上建立离散元模型,创新性地引入了沿深度的失水速率梯度参数,模拟土样上边界的蒸发条件变化。通过设置底面摩擦系数,模拟土样下边界的接触条件变化。将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发现二者具有较好的吻合度。总体上,土体干缩裂隙的发育过程是顶面蒸发失水与底面摩擦两种边界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当底面摩擦系数相对较小时,裂隙发育由蒸发失水主导,大部分裂隙由顶面向下发育。随着底面摩擦系数的增加,底面接触条件对裂隙发育过程的主导作用逐渐增强,由底面向上发育的裂隙数量所占比重也相应增加。

关键词:干缩开裂;边界条件;离散元模拟;底面摩擦;蒸发失水

软黏土中劲性复合桩水平承载特性p–y曲线研究

王安辉1,2,章定文*1,2,谢京臣3

(1. 东南大学交通学院,江苏 南京 211189;2. 江苏省城市地下工程与环境安全重点实验室,江苏 南京 211189;

3. 江苏劲桩基础工程有限公司,江苏 南通 226400)

摘  要:劲性复合桩(SC桩)是一种将高强度混凝土桩与水泥土桩相结合的新型桩基。为研究软黏土中SC桩水平承载力理论计算方法,将水泥土视为硬黏土,基于现有软黏土和硬黏土中桩基的p–y曲线形式,考虑水平荷载作用下桩周水泥土和软黏土的土抗力分担比例,推导了p–y曲线中两个重要参数pu和y50的修正因子,进而建立了软黏土中SC桩水平承载特性p–y曲线计算方法。通过与3个现场试验的实测结果的对比分析,验证所建立的p–y曲线法的准确性与可靠性,继而开展SC桩水平受荷性能影响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所建立的理论计算方法可以有效预测SC桩的水平承载特性,且当桩身变形较大时应考虑混凝土芯桩的非线性影响。水泥土桩桩径(D)对SC桩水平承载性能影响显著,当水泥土桩与混凝土芯桩的桩径比(D/d)从1.0增至3.0时,120 kN水平荷载下的桩头位移从25.8 mm减至5.1 mm,且桩身最大弯矩值减小51.0%;桩身水平承载性能受水泥土桩桩长(L)的影响较大,但当长径比(L/d)超过10后,桩身内力位移趋于稳定值;适当地增加水泥土桩强度与混凝土芯桩弹性模量也可提高SC桩的水平承载性能。

关键词:劲性复合桩;水平承载特性;p–y曲线;软黏土;水泥土桩 

基于XFEM的土体水力劈裂模拟

王翔南1,李全明1,2,于玉贞1,吕  禾1

(1. 清华大学水沙科学与水利水电工程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4;2. 中国安全生产科学研究院,北京 100012)

摘  要:水力劈裂会对心墙堆石坝的安全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宏观上,土体水力劈裂可看作是土体在水力楔劈作用下使局部裂缝(薄弱面)进一步发展的破坏过程。XFEM是一种可以有效描述裂缝的数值模拟方法。采用XFEM结合Biot固结理论,并对裂缝单元进行处理,从而以弥散式的裂缝状态和嵌入式的裂缝形态共同描述了土体的水力劈裂过程,并以一个模型算例和挪威Hyttejuvet坝的实际工程算例对方法进行了验证。该工作的成果有助于理解土体水力劈裂的成因和过程,可用于对土工结构物的流固耦合破坏分析。

关键词:XFEM;水力劈裂;Biot固结理论

基于Drucker-Prager准则的高阶单元自适应上限有限元研究

孙  锐,阳军生,赵乙丁,杨  峰*

(中南大学土木工程学院,湖南 长沙 410075)

摘  要:引入Drucker-Prager屈服准则,建立了基于高阶单元和二阶锥规划的自适应上限有限元方法,并编制了计算程序。采用单元内部耗散能为控制指标的自适应加密策略,以一分为二的方式对能量耗散率较大的单元进行剖分加密,形成多次往复计算完成上限有限元的自适应加密过程。通过隧道稳定性及条形基础地基承载力算例,分析了系列Drucker-Prager屈服准则对极限荷载上限解的影响,揭示该屈服准则与Mohr-Coulomb屈服准则的差异所在,以及对上限解和破坏模式的影响,并进一步验证了基于高阶单元和二阶锥规划的自适应上限有限元法具有计算精度和求解效率高以及可搜索获取精细化破坏模式的特点。

关键词:Drucker-Prager屈服准则;上限有限元;二阶锥规划;三角形高阶单元;自适应;破坏模式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打印文章】

相关文章  
·在建110项重大水利工程已复工80项
·南京水科院科兴公司助力西藏湘河水利枢纽工程成功截流
·水利部:全面启动长江流域取水工程核查登记整改提升
·南水北调东线一期工程北延应急供水工程正式复工
·高原最美“逆行者”:南京水科院科兴公司坚守西藏重点项目建设第一线
最新文章  
总访问量: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