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气预报:
走进南科院
科学研究
科研平台
试验基地
 
首页
>科学研究>最新成果
我院蔡正银教授主持的“深水板桩码头新结构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成果荣获201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日期:2018年01月10日 17:46:27点击数:字号:【

获奖证书(排名第一)

2018年1月8日,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大会在人民大会堂举行,我院岩土工程研究所蔡正银教授主持的“深水板桩码头新结构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  成果荣获2017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该研究成果主要依托国家“863”科技计划项目课题“20万吨级深水板桩码头关键技术研究”以及30多项深水板桩码头重大工程科研项目,围绕板桩码头深水化过程中的关键科学技术问题,历时10余年开展攻关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创建了“半遮帘式”、“全遮帘式”、“分离卸荷式”和“带肋板的分离卸荷式”4种深水板桩码头新结构,用于5万-20万吨级的深水泊位建设,将我国的板桩码头建设水平从3.5万吨级提升至20万吨级,建成了世界上最大吨级的板桩码头;完善了板桩结构理论体系,提出4种深水板桩码头新结构计算分析模型,解决了地基—板桩—遮帘桩(卸荷承台)之间复杂相互作用难题;开发了深水板桩码头5大新技术,包括数值仿真技术、离心模拟技术、现场监测技术、地基液化与码头结构抗震技术和超深板桩码头施工技术,解决了海岸带复杂环境下板桩结构的模拟、安全与风险评估、施工等关键技术难题。

该项研究学术产出丰硕,共获得专利技术26项(发明专利15项、实用新型专利11项),编制水运行业标准3部,出版专著4部,发表论文82篇,相关成果荣获2007年度和2015年度中国港口科技进步一等奖,2011年度中国水运科技进步特等奖,2004年度和2007年度中国航海科技进步二等奖。研究成果已成功应用于唐山港京唐港区和曹妃甸港区、江苏盐城滨海港区、马尔代夫某港区等国内外多个大型港口工程建设中,截至2015年共建成5-20万吨级深水板桩码头泊位57个,码头岸线长度达14.7千米,年货物通过能力达2.58亿吨。板桩码头新结构的开发有力促进了唐山港的快速崛起,为京津冀一体化国家战略的实施做出了突出贡献,将会在“一带一路”沿线港口建设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项目第一完成人蔡正银教授2001年于香港科技大学取得岩土工程博士学位,目前担任院岩土工程研究所所长,教授级高工,博士生导师。兼任《岩土工程学报》主编,中国水利学会岩土力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兼秘书长,中国土木工程学会土力学与岩土分会土工测试专委会主任。先后完成70多项科研项目,是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高寒区长距离供水工程能力提升与安全保障技术”首席科学家,国家863科技计划项目“现代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和养护技术”项目召集人和课题负责人。在深水港工结构与地基土相互作用、高寒地区长距离引调水工程安全保障、粗颗粒土本构理论等方面取得重要成果。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省部级科技进步特等奖4项、一等奖5项。获国家发明专利24项,发表学术论文150多篇,主、参编专著8部。



【关闭窗口】  【返回顶部】  【打印文章】

相关文章  
·叶建春主持开展2019年第1次中央水利投资计划执行调度会商
·总公司综合党支部召开支部党员大会开展专题学习并动员部署近期活动
·高质量打造交通强国建设先行区
·我院向交通运输部汇报工作
·光明日报:写好节水优先大文章
最新文章  
总访问量: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