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天津8月29日电(郑静霞)自2013年初,天津在全境内推行“河长制”以来,已有三年。谈及三年间的变化,宝坻区区长、区河长制领导小组组长李建成认为,“河长制”在区内全覆盖,“管得很到位”。
“河长”管得到位,管理模式功不可没。“‘河长制’核心就在于属地行政领导责任制这一模式。”市水务局副巡视员梁宝双介绍说。在天津,中心城区以外河道,由河道所在区、街镇、村行政领导担任“河长”;而中心城区以内的河道“河长”由市水务局负责领导担任。根据这一规定,梁宝双也担任起天津的“名片”——海河的“河长”。
行政领导责任制,意味着由领导来“挑头”,解决了原先河道水环境管理责任不清、职责不明的问题。“过去可能可以推的事情,现在责任划分清楚了,推也推不出去了。”海河管理处处长黄力强分析。
河流养护落实到行政领导身上,打破了“没人管”的僵局。但为了推动“河长”主动去管,天津制定了考核办法及细则。“考核的内容包括四个方面,主要有河道的截污治污,河道水质和堤岸水面环境,堤岸绿化和景观,长效管理机制。”
梁宝双说。考核工作实行市、区县级两级考核,采用定期考核、日常抽查、社会监督相结合的方式。
其中,定期考核的河道水质和堤岸水面保洁情况由市水务部门实施,每月考核一次。“月考”之外,每半年市河长还对上述四个方面进行集中考核。每年通过媒体公示各区考核分数的排名,“晒成绩单”。这种定期考核,给“河长”施加了压力,让宝坻区副区长艾玉昆切实感到“身上的担子重了”。
除了“月考”,社会监督也是考核的另一“武器”。义务监督员们每月20号前给河流治理情况打分,上报监督成果。此外,“媒体发现问题可以随手拍,曝光问题,对我们进行监督;群众发现问题,拨打便民专线,也是对我们的监督。这些事件的办结率及满意情况也会纳入考核。”艾玉昆介绍说。
考核成绩不合格怎么办?在市财政采取“以奖代补”的补贴方式下,考核成绩不合格的,只能得到核定资金的60%补贴,而考核成绩优秀的则按核定资金的100%补贴。
“考得差”,不仅资金奖励少,而且要“见领导”。据介绍,年终考核成绩排名最后的河长,会被领导小组组长或者副组长约谈。在宝坻,区书记和区长会约谈排名后三位的街镇,督促限期整改问题,强化责任意识。
“河长制”的管理模式及考核制度,有效加强了水环境的治理,让天津的水环境持续改善。“河长制实施后,我们的环境面貌有很大改观。”黄力强说。数据显示,实行“河长制”后,天津感官水质异常河道从211公里下降到34公里,环境卫生不达标河道从53公里变为全部达标,综合考评优秀河道从620公里提高到2274公里。